蚂 | 蚁 | 摄 | 影 |
批评若不自由 赞美则毫无意义
海报制作:二姑娘
蚂蚁隔壁班--棉布在线分享会声音版
大家好,我是棉布,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威尼斯双年展这一盛况。因为多年以来我不仅仅是一个游客,还是威尼斯双年展的贡献者之一。在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领域和板块里边,我算是一个工作者,所以有很多体会来跟大家进行分享。六月的欧洲几乎就是天堂,温和的气候,蓝天白云,老百姓都不带口罩了,这几天是十分重要的时节。首先,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是6月16日到19日,紧接着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是6月19日到9月25日,威尼斯双年展4月23到11月27日,这三大展览形成了全世界的文化中心和全世界顶尖的艺术家都在这里亮相。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t/2022https://documenta-fifteen.de/https://www.artbasel.com/basel以上三个网址就是三大展览场馆的官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对所关注的板块以及艺术家,甚至哪些酒店可以去玩儿,都可以在官网上更加深入的了解。不过,官网确确实实是很难得到切身的体会。比如威尼斯双年展,它应该是整个城市以及全世界的嘉年华,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头两天的VIP日,就已经有全球20万人到那里进行参观,那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全世界的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都会攒好银子去看这次重要的盛会。
威尼斯双年展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反思和歌颂性的大艺术场所,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更多的是一套制度系统,或者说是一套知识系统。威尼斯双年展是全球最顶尖的艺术活动,200年以前由威尼斯政府所决定的一条法律,至今为止威尼斯双年展的产权都不属于威尼斯政府,而是属于意大利的国家资产部。威尼斯双年展它不仅仅是所有大师级的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展示,有人说它在贴金,有人说它是一个大的名利场。鲍德里亚海湾(Baudrillard Bay)停满了大收藏家的豪华游艇等等,全世界有意思的人,全世界的成功人士可能都会在这个时候亮相,就算赶不上开幕式,他们也要赶一些重要的场馆观看。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竞争很强的场所,它是一套知识系统,也是一套制度系统,关于艺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进步的重要考核场所。
威尼斯这座城市确实是太美了,它的美景已经足够吸引了全世界热爱美丽的人,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的艺术中心都会集中在威尼斯,它不仅有国家馆和主题馆,更重要的是还有全世界重要收藏家的美术馆,比如说普拉达基金会,路威登基金会,还有皮诺基金会等等,都会在那里对他们所关注的艺术家和主题进行重要的展览,所以整个威尼斯是一个大的博物馆。我们还不能忘记,威尼斯是五百年前威尼斯画派的重要场所,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威尼斯画派大师。
在威尼斯双年展4月23日到11月27日开幕期间,这期间你要看展览的结构是什么,你可能会看威尼斯双年展的花园和军械库,还要看遍布在城市各地的平行场馆,还要看重要的基金会展览,以及威尼斯以每月为中心的教堂,关于威尼斯画派的提香(Titia),乔尔乔内(Giorgione),丁托莱托(Tintoretto),这三位大师的回顾性展览。结构分这几大块,这么几大块儿的确是激活了城市以当代艺术的批判性眼光和创新性,激活了这500年来文艺复兴以来创造的城市辉煌,也使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群,能够在这美丽的季节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流。对于收藏家而言,虽然不会在现场购买,但是他会持续的关注一些艺术家。然后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时候进行买卖。以上就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结构,今年有所不同,因为我们人类经历了一场大瘟疫以后,大家都憋不住了,所以就不管不顾的来到威尼斯,一个就是自由和解放,再一个就是看到心仪已久艺术家群体和艺术家结构。
如刚才所说,威尼斯双年展基本上是一套知识系统,涵盖了哲学史,社会学,艺术史,文学史等等人类的重要文本。威尼斯双年展的整个策展也会沿着这套语境来进行,它不会凭空的就落下一个话题。以上我发的这个图片,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是我随手拍的威尼斯的一个场景,以及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大缪斯,这个大缪斯就是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她写了一本书《The Milk of Dreams》(梦想之乳),是卡林顿写的超现实主义的童话绘本,我建议朋友们在kindle(2023年6月30日退出kindle中国市场)上去下载这本书,它虽然是英文的,但里边有很多他画的关于世界万物融合的童话,我看了非常喜欢,因为它既有文学性,也有视觉性。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是塞西莉亚·阿莱曼尼(Cecilia Alemani),塞西莉亚·阿莱曼尼是比较新锐的,四十来岁,是意大利人,在纽约的高线艺术中心做艺术总监,他的先生在纽约新美术馆做策展人或做馆长。塞西莉亚非常有意思,她从来没有为一个画廊或者收藏家工作过,她主要是为公共空间进行工作,因此她的策展非常的庞大,非常具有哲思以及社会性。
她策展的理念是:作为第一任担任此职位的意大利女性,我打算为女艺术家们发声,以创造反映她们的愿景和我们社会独特的项目。那我们大家看了很多文件和公众号,都知道今年80%的是女性艺术家,在这80%的女性艺术家里边,女性艺术家的一半儿是现代主义大师都已经去世了,我们可想而知,这些去世的现代主义女艺术家,她是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中的。假如我们不通过展览来重新发现她们,重新塑造她们,这些艺术家真的就默默无闻了。所以我们能看出来,塞西莉亚的这次大胆的策展充满了冒险性,同时也为我们的美术史和现代主义女性艺术家做出非常重要的的杰出贡献
《The Milk of Dreams》(梦想之乳)的作者卡林顿已经去世了,卡林顿是非常杰出的,了不起的,热爱自由的人。她的先生马克斯·恩斯特后来娶了收藏家玛达姆·古根海姆,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世界的创作和他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The Milk of Dreams》(梦想之乳)这本书本身它就是塑造了一群群超凡脱俗的生物,并且这些生物都是共存的。100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家对于地球的深刻环保意识,以及人类定义的思想进程。
我就先不说威尼斯双年展,两个杰出的女性塞西莉亚和卡林顿,都已经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我们就可以感觉到,那这两个杰出的女性为我们这个双年展究竟带来了什么呢?我不能完全的介绍,因为我为一个国家馆工作,反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这些内容,一也是我道听途说看到的,但是我主要还是要讲我看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以及,我看到和感受到背后的那套艺术制度是什么。
如果朋友们有时间去看威尼斯双年展的话,我们略微的了解一下这一页PPT,在花园和军械库的展区里边大概融合了三个主题,一个是身体的表现及其变形,因为《The Milk of Dreams》就是谈身体的变形,身体的变形和我们当今的AI(人工智能),高科技,Metaverse(原宇宙)都有特别深刻的联系,它涉及到身体以及表现;第二个,还涉及到个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联系。卡林顿在《梦想之乳》中描述了一个奇异自由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被改变、改造,似乎她也寓言了一种当下的人类景观,随着科技的日益侵入,身体和物体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改变。
比如说北欧那一带的艺术家,几乎就是萨满族,非常原始的艺术家,被导入到整个威尼斯双年展当中。但是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这些埋在世界最高屋脊雪山里的荒蛮艺术家就可以容易的来到威尼斯双年展,不,他背后有强大的文化机构,背后有强大的收藏机构,背后有强大的美术史团队都在为这样的艺术家进行工作。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世界的知识分子,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为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性别,甚至跨性别或者性少数者来进行发声,这可以看出来我们是世界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有这些有识之士,有广大的艺术家共同的来进行促成。如果你到威尼斯现场,你就确实可以感觉到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努力,他绝对不允许强者一直发声,弱者一定会有机会来进行发声。比如说6月18号开幕的卡塞尔文献展,今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可不是白人,是印尼的一个策展小组,卡塞尔这个城市要花重金每四年促成一次盛大的展览,一年大概是几百万欧元,甚至过千万欧元来进行,为什么请了一个印尼的策展团队,而且不一定是专业策展,这里边什么人都有,有建筑师,社会学家……就是因为他们以社会辩论的视角,任何肤色都可以参与到主流文化当中,去中性化的一套思想机制。
有人说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或者整个全球的文化气候,它基本上是政治正确,就是黑色肤色,深肤色,女性话题,以及技术和环保,的确是当今特别重大的话题,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任何报纸,如果报纸的封面,或者说照片出现了有四五个人像,如果说没有黑色的皮肤那是政治不正确的。假如我们深深的了解这些非洲国家被奴役的历史,或者五十年前他们的父母是奴隶的时候,你会切身的感受到就该人家来进行发声。
我们看到的这个图片的中间,就是主策展人意大利姑娘塞西莉亚,她常年在纽约工作,所以今年的金狮奖的获得者是纽约的黑人艺术家西蒙娜·利。她们也是朋友,她的作品长期以来是在高线上进行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学术上,关系美学也是起到特别重大的作用,因为我们可以想到策展人,他在两年之内要招揽全世界几百名艺术家在展厅里进行展览。他们这些艺术家都在哪?他们是谁?他们到哪里找?这是策展人特别重大的关系网。这张照片跟我有关,左侧是我的导师意大利著名的策展人桑德罗·奥兰迪·斯塔格尔(Sandro Orlandi Stagl),他这次主策展了威尼斯双年展,喀麦隆国家馆的NFT加密艺术的特别项目,在这个项目里我很荣欣被选为评委,我推荐了两个艺术家,很荣幸就都入选。右边的这个姑娘是喀麦隆姑娘,喀麦隆移民到意大利,是我意大利的一个同事,我们群里有很多之前我们在3画廊的老朋友,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在3画廊创办了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还两次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奖项,我们做了四次重大的展览,我们跟意大利的艺术界以及意大利团队的合作,从2014年开始到今天已经有近八年的时光,生根了文化交流的一个领域。
这张图片左侧就是《梦想之乳》的作者卡林顿,卡林顿和她的丈夫马克思,他们当时很前卫很相爱。这张照片是我在今年五月份在Photo London的画廊里发现的,我觉得挺高兴的,因为的确找到了他们当时生活的先锋一面,右边的这个画儿是卡林顿,她的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也有她的部分作品。
大致说了威尼斯城市结构,我还想说一下整个威尼斯双年展的关键词,再去看这个展览,在语境上一下子就能够获得理解,策展人为什么选这个艺术家,而不是那个艺术家?首先它是一种后人类状态,就是机器和人。以及万物和人之间的关联,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去向,关于人的机器性,或者关于人的技术性,其实它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有一些哲学家已经探讨了,我们的先祖在没有文字之前,学会使用工具。工具和手之间的关系,工具使我们成为人类,人的自身是带有技术性的,只不过今天的技术已经让我们的生活走得更远了,人就有可能成为永生,后人类状态在整个威尼斯双年展过程当中是从头到尾贯穿的一个很重要的语境,还有就是女性主义,有色人种物种之间的新联盟,艺术和身体的边界。这次非常有意思的是,提到了这个技术,但这个技术是保有乐观主义的技术,另外这一次主要就是有大屏幕出现,因为疫情严重,很多国家已经不运输,所以大屏幕成为了一些北欧国家沟通的工具,再加上虚拟的技术,虚拟的艺术,都要使用到大屏幕,还有乌俄战争,社会冲突大流行。人类中心主义的终结,知识的本地化形式和政治身份,在这里边遗憾的是也没有我们中国的什么事,土著传统和个人神话的融合,以及政治正确。因为我经历和创造了NFT加密全球艺术首展被选入到喀麦隆国家馆。
《The Milk of Dreams》(梦想之乳)包括80多个国家的213名艺术家,其中有180名艺术家从未参加过国际艺术展。在这127年的历史上,这个双年展首次将大多数女性和跨性别者的艺术家,反映了充满创意发展的国际艺术界,以及男性在艺术史中心地位的被动摇。策展人塞西莉亚的策展非常的技术化,她利用了时间胶囊的概念,她用时间的办法刻画出来我们当今社会的巨变,以及围绕着共生,团结和紧密情谊的形式。
最重要的是被藏在历史深处的那些现代主义女性艺术家,她以超现实主义的展览方式来进行合作展览。几个大的美术馆和基金会围绕着塞西莉亚的主题,进行一个全球的联动,不是一个简单的策展人说的算,把这些艺术家请来了就行了,那不是的。因为女性主义是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进行展览的,古根海姆基金会(Guggenheim Museum)是威尼斯最好的地方,古根海姆基金会配合展览的就是超现实主义的一个群展,里面主要是他们的收藏,男性的,女性的都有,和塞西莉亚的女性超现实主义进行了对应。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今年的展览“human brain”(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我也去看了,非常棒,他谈的是人类大脑是如何形成的,它涉及到科学史,文化史,文学史,艺术史,展览非常的深刻。普拉达基金会的展览对应着塞西莉亚关于人的身体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所以整个艺术世界都是非常敏感的一套气候系统。另外,普拉达基金会它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服装的品牌,上一届他做的是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希腊籍意大利艺术家),是“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大师,那个展览我也去了,因为我们有一个代理的艺术家叫艾德瓦,他是库奈里斯的长期的助手,所以关于普拉达在整个策展系统怎么收藏,怎么关注人类的进步有一定的了解,我感觉普拉达基金会是非常的先锋,并且有点儿带着人类往前走的一套价值观。我们再看一看皮诺基金会。皮诺在2005年买下了威尼斯格拉西宫80%的股份及其99年的使用权,作为私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2009年皮诺基金会又将威尼斯的一座海关大楼转变为当代艺术中心,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场馆开放。他的展览是一个纽约的男性艺术家,展现舞蹈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双年展这个主题。路易威登基金会,就是女性艺术家杜马斯一生的大型回顾展,并且回应了塞西莉亚关于女性主义的话题。塞西莉亚非常了不起,她撬动了全世界的艺术气候,把全世界最关注的主题,不仅通过自己的场馆来进行展览,也撬动了周边的美术馆进行展,去威尼斯可看的太多了,完全是一个当代艺术的艺术史课程,策展史课程,以及人类史课程。
我这个PPT远远不能代表我为大家进行分享和介绍,因为我有一点双年展主义者,因为我觉得全世界太多的人在为这么一个地方进行工作,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都在为里边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全世界的人,但凡有可能都去那儿看一看。
碰巧我现在在德国,我觉得这个曾经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产生过纳粹的国家,他的反思和恕罪的态度,正好现在德国正在邀请全德国人民,只要你在德国就可以一个月九欧元火车票随便乘坐,去你想去的地方,我乘坐了四次,当地人都说这是一个奇迹。我想看一看这套九欧元的系统,在进行转乘的时候是如何的便捷,如何的有效率,如何让你很开心的看到美景等等,不得不称赞西方的这套民主的系统,我在火车上就可能和难民的家庭在一起。德国政府为这个九欧元的旅程定义为平凡之路,我在我的棉布个人平台上发表的,朋友们感兴趣可以看一下,可以感受一下我的纯文学,纯游记的一个分享。
威尼斯就不一样了,它充满了资产阶级和名利场的味道,因此在威尼斯想要看展览是有点儿难度的,第一个,这个城市是没有轮子的,谁来了也没有用,全靠走和乘船,鞋要特别的舒适。刚开始我买了day pass(一天的票)20多欧元,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因为20欧元也是挺贵的,如果远的话坐一趟船就行了。
来威尼斯看展的时候住哪?我有几个地方跟大家介绍一下,一个就是在威尼斯主岛上,在携程上随便定,主岛上符合你的预算就可以,注意你拿箱子,主岛上没电梯,全是地走,如果要过桥,那箱子真的不要太沉了。
我是住过三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在主岛,我感受一下,适合我要工作;还有一个地方在丽都岛,需要在丽都坐船,在丽都到住宿我建议你们买day pass(一天的票),丽都岛很舒适,人也不是很多。我们再进行看展的时候也得有一个规划,针对威尼斯双年展来看有两个场馆,一个就是军械库,全世界最棒的艺术家都在这里;还有就是花园,这里面主要是国家馆,和部分主题馆。Giardini区是花园的意思,Arsenale区是机械库的意思。主场馆观看完,在周边会见到很多的场馆,有时间可以来我们NFT的场馆感受一下。我们NFT的场馆不在主场馆里,谷歌上找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我们NFT馆在一座宫殿里,过大运河的桥(也叫大白象桥)就是NFT的展览,这一展也挺值得看的,我发一下图。
图的左边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招贴,看到这个招贴你就知道离场馆不远了,左边是我的VIP邀请。上面有NFT馆的地图。
在威尼斯美院除了有三大杰出的文艺复兴的展览之外,还有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展览,另外在总督府有一个安塞姆·基弗(Anseim Kiefer)的展览,基弗的展览值得我们排除千难万险去做个签证,然后到威尼斯他的展览。
一进主展馆,你就可以看到一头大象,它站在象征着人类最高价值的展台上,四边都是镜子,当你一进入到主展厅的时候,你就被这头又普通又神秘大象,抓住了你童年的记忆,这头大象令我们联想的太多了,大象如何被剥削,我们童年如何建立起对大象鼻子的记忆,有一种形式上的自然主义,创作于1987年的《大象》是女艺术家卡塔琳娜·弗里奇(Katharin a Fritsch)的作品,卡塔琳娜也荣获此届威尼斯双年展终生成就奖。可以看到塞西莉亚一开始就用这件作品来挑战我们的视觉,既温暖又怀旧,虽然是80年代的一件作品,双年展主要是这两年的艺术家的成就,但她拿这件作品来放到我们的面前展览,的确是非常的震撼,而且这个展架令我们想起了米开朗基罗所有的雕塑展架,因为有展架使我们回到一个古典的纪念,这件作品太感人了。
它的四周全是镜子,我本人在这件作品前就沉静了大概十几分钟,它非常的幽静,它在一个巴洛克的建筑里呈现的一只大象,一共是八面镜子,所以很多人在拍摄的时候也照到了自我,所以,也算是用镜子来和读者互动的一件作品,我特别喜欢。
再选几个我认为特别不出名的那个现代主义女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看到这位女艺术家的整个状态是现代主义的状态,德国的艺术家艾丽莎,她是在1913年到1923年活跃于纽约的东村,她非常激进的自我表现,她在那个时代是最具有竞争和激进的女艺术家之一,塞西莉亚要把这个艺术家翻出来,需要经过她的基金会,或者要经过她的文献才能把这个艺术家重新翻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艾丽莎这个德国女艺术家有包豪斯风格,在包豪斯那个领域当中是特别先锋的女艺术家,在主展览当中呈现出来,我也非常喜欢,她既是模特,又是时尚设计师,又是艺术家。我现在身处德国,也可以感觉到在德国的一些收藏家里边,他们买的家具几乎都是师出名门,为本地文化做出贡献。展馆的几百个艺术家,我就不多说了,我会在国家馆里提出一些女艺术家,因为这些女艺术家不仅仅是在国家馆里有所呈现,在主馆中也有她的展现。我想说说德国馆,一般人也看不懂,因为这个德国馆只有一个艺术家,女艺术家玛丽亚·艾希霍恩(Maria Eichhorn),她就是把德国馆的墙给凿了,她为什么这么做?现在的德国馆的历史及其建筑改造。这座建筑建于1909年,1921年更名为德国馆,并于1983年被纳粹重新改名以反映法西斯的美学重建,尽管经过战后的修改,凸起的天花板让展馆看起来令人生畏,这座建筑仍然体现了法西斯主义的形式语言。她翻出旧账,在这里我感觉到德国文化太自信,政治太正确。她也请我们观者沉思,在一个空间里感受的是蒙太奇,感受两个时间段,一个是1938年纳粹重建后现在看到的状态,一个是1909年的状态。德国馆反思的维度,包括整个德国罪感的程度就太深了,包括德国现在请老百姓做的一切事情,甚至无条件的接待难民,都可以感觉到这个国家承认自己曾经对人类犯下的罪行,这一代人确确实实是背着十字架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当代艺术,的确是对过去有所回溯,的确是对过去的历史文化进行重新的反思,这都是多少年以来的语境。
今年的美国艺术家西蒙娜·利(Simone Leigh),西蒙娜·利是第一个代表美国参展的黑人女性,她获得最高的金狮奖。国家馆获奖的是英国馆,他的艺术家是索尼娅·博伊斯(Sonia Boyce),她是一位音乐人,她和五名黑人歌手,在多媒体装置上即兴音乐创作,他们获得金狮国家奖。对于国家奖颁给英国这件事,我是有些自己的见解,如果我是评委我不会评选这个国家馆,可能我会投给意大利馆。美国艺术家西蒙娜·利能走到今天,获奖背景非常复杂,首先她带表美国的文化,西蒙娜·利有几年是被顶尖画廊Hauser&Wirth(豪斯&沃斯)代理,因为小雕塑被追捧,Hauser&Wirth希望西蒙娜·利多做点小雕塑,西蒙娜·利不同意就离开了,艺术世界认为西蒙娜·利离开Hauser&Wirth不是一个伟大的决定,而是一个力量的决定,因为她离开了这个画廊,意味着她的艺术事业要重新开步。西蒙娜·利能走到今天不仅仅是有一线画廊代理,她的大收藏家也是美国的黑人女性,坚持买她20多年,并把她推向世界屋脊上的大藏家。另外,西蒙娜·利本人和塞西利娅很熟。塞西利娅在高线上的装置和户外的雕塑都长期延用塞西利·娅的作品,因此,一个艺术家获奖,联动的是整个艺术制度和艺术系统对艺术家价值的塑造和建立,绝对不是偶然就获奖,我发一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件作品,第一件作品是在国家馆,第二件作品将在巴塞尔艺博会展览销售,所以它是一大套的价值系统。当你在威尼斯双年展露脸儿的时候,那同年的巴塞尔艺博会的一些大牌画廊就会出售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我们看到的这个雕塑,绝对不会卖给普通人,一定是卖给拥有艺术基金,美术馆的重要的理事。你在一个白名单系统里,才有可能买,所以整个艺术世界是一套价值的系统,这套价值系统是有无数个价值的创造者所创造出来的,所以也不是简单的就能够获。
同时西蒙娜·利在主展馆军械库里,还有一件巨大铅制的黑人女雕塑作品,都是热卖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国家制度对自己文化的强大推进,以及多元文化和相对主义的哲学在国家当中深入人心,因为这是个移民国家,不仅仅是白人,这多少年来已经不是以白人为中心了,当然了,黑人总统入选以后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走进展馆我们可以看到铅制作品带来材质的美。
下面我说说意大利馆国家馆,它非常的怀旧,看上去好像在70年代,包括收音机、工厂的设备、缝纫机厂……尤其是缝纫机厂,缝纫机是在一楼,要先上二楼,二楼往一楼俯看的时候,会突然想到18世纪,19世纪的电影,那些早期的工业家在二楼看着一楼自己的纺织工人在辛勤的劳作,瞬间让人泪流满面,意大利馆历年来都是非常感人。
第一个图片是俄罗斯馆,俄罗斯国家馆因为乌俄战争被永久的关闭,门前有意大利警察在站岗,很遗憾,以前看到的俄罗斯馆都是非常杰出的艺术项目,都是顶尖的艺术家在里边表达,现在没有办法,俄罗斯馆的艺术家也退展,策展人也辞职等等,就是对于侵略的抗议吧!
第二个图片是我跟法国杰出艺术家JR的合影,他和阿尼斯·达瓦尔拍一个人的村庄,他开着一辆车,到处拍老百姓和村庄的法国户外摄影师,这不是国家馆,是我俩在乌克兰国家馆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个发布会非常的肃穆,这里边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在里边,JR的作品也在里边,我们俩做了一个合影。
这个作品是加拿大国家馆的一个艺术家,作品是动态的,太棒了,用说唱的方式来表达对政治的一个呈现。
这个作品是皮诺基金会在税务大厅改造的美术馆里的一个作品,是个动图,是纽约的艺术家柏瑞的舞蹈工作室的作品,跟主题是十分的贴切,就是身体和艺术之间,身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使用了大屏幕,是正片和副片来进行表达,这个对于搞摄影的朋友们,看这个展览十分的必要。最后把安塞姆·基弗(Anseim Kiefer)的展览简单介绍一下,基弗的展览是在圣马克广场的总都府里特别强烈的展览,展览就像歌德的浮士德一样引着你往上上,总督府就是当年的法院,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包括提香(Titia),丁托莱托(Tintoretto)大师的作品在这个大厅里面,好像经历着一个旅行,你会问基弗的作品在哪儿呢?你就一直在往上上,等你上最顶层的时候,突然发现基弗的作品是和天花板上那几十个文艺复兴的大师来进行对话,我发张图。
当我们上到最高层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基弗在现场进行创作的作品,他的创作方式是往画布上扔,这种至高的技术,让你从远处看,虽然是扔上去的材料,像照片那样逼真。所以这个在总督府的基弗的展览也特别值得我们影友们去看,确是挑战了我们人类如何通过技术达到艺术语言的深刻问题。太震撼了 ,当你已经被文艺复兴的杰作感动的时候,你发现我们当今最杰出的艺术家对时代的表达。表达的又是很精准,像照片一样精准,你看完了以后,,你就会往下走,越往下走越悲惨,一直走到下边,就是关犯人的地方,地牢,然后就恨不得马上出去,最后到我们的人间,到圣马可广场,策展人太高明了。基弗的这个展览有点像浮士德式的从人间到天堂。再到地狱,再回到人间的这种生命之旅。特别值得一看再看。
这个是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威尼斯美术馆(Giulio Manieri)推出的个展,用大炮轰颜色,就是艺术家是善于玩材料的人,非常的震撼。
这两张是在路易威登基金会的美术馆里看到的,是杜马斯的大型绘画展览,说到当代艺术,绘画好像已经不会出现在双年展上,但今年的绘画特别多,杜马斯是一些大画廊以及皮诺常年买作品的艺术家,整个展览呈现他的个人性,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以及他对孩子的爱,非常值得看。
大红人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今年在路易威登艺术空间里展出了她创作的立体作品,这件大型的装置采用了金属网面材质,有一些资本主义气质,一反她波西米亚材料的感觉,卡特莉娜的爸爸也是当过杜萨米亚的院长,她是出身名门,自身具有纯粹性。她这个作品我也非常的喜欢,是定制的,是路易威登基金会赞助,非常值得看,在一个小巷。我本人是文艺复兴的爱好者以及研究者,所以我发几张在教堂的图片。
第一个是拉斐尔的《圣母升天》,在百花教堂里可以看到。第二张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镜头,一个小孩儿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后来的人类,这个作品被称为教堂的镇馆。那下面这个是威尼斯美院缇香的一个圣母,她那种温柔美丽的面部。
接着就是由我参与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喀麦隆国家馆NFT场馆。
这张图是我跟主持人,我的导师桑德罗·奥兰迪(本次展览策展人、人文主义者、建筑师)的一个合影,以及我们馆的招贴,时间确实太紧张了,今天就讲到这儿,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我再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蚂蚁隔壁班”分享会安排:
1,陈吉堃,《我的摄影经历》
2,刘翔,《影像艺术创作中的家庭影像题材研究》
3,晨堂,《我和蚂蚁摄影以及世语新说》
4,王雷雷,《学习摄影的新误区》
5,安礼楠,《简明组照编辑逻辑》
6,张杰,《伟大的传承-尤金·阿杰与沃克·埃文斯》
7,张耀疆,《从“动物园”到街拍摄影》
8,金晶,《跑了百来个国家不如在“蚂蚁”呆几年》
9,唐浩武,《我拍农民工》
10,饼,《地尽头》
11,卓玛,《回望高原》
12,刘强(蜗牛),《说“绿风景”抄袭,我有话说》
13,大笨笨熊,《爱与吻-一个摄影师的自白》
14,李岳,《摄影收藏存储与包装材料的选择》
15,烟丝,《我看的那些有关照相与艺术的书》
16,张宏伟,《我学习摄影的三个阶段》
17,要有光,《手机影像创作》
18,朱昱安,《从想象到呈现》
19,李伟,《游走在边疆》
20,夏建国,《浅谈客观摄影与主观摄影》
21,戚勇,《关于手机新影像的思考》
22,滚刀肉,《让自行车回归生活》
23,袁徐庆,《空房间》-立体摄影作品的诞生
24,凌鹤,《婚礼摄影师自我身份认同》
25,白杉,《摄影书“生长”》
26,安光系,《风景摄影的历史与走向》
27,人自在,《向外放眼,向内观照-摄影与茶》
28,王福春,《生活中的中国人》
29,by5ff ,《帮你做出最漂亮的银盐照片》
30,Zhang lala,《中国摄影师如何走向国际舞台》
31,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32,朱洪宇,《摄影人如何走进摄影节》
33,林路,《摄影画册的鉴赏与收藏》
34,王若邦,《告别单一叙事》
35,刘杨,《从人性到物性-当代静物摄影创作指南》
36,商华鸽,《拍摄死亡》
37,齐林Lin,《撒哈拉往事》
38,李巍,《有些小事才是大事,比如那碗米饭》
39,王牧,《最短的长镜头》
40,卢承德,《苏州故事》
41,袁吉晴,《宝丽来的神奇故事》
42,袁洁,《打破套路化的摄影创作》
43,李继保,《英雄地》
44,濮演,《在路上》
45,邢千里,《中国摄影简史》诞生记
46,严志刚,《时代背景下,让摄影和自己发生关系》
47,杨寒,《关于时尚摄影二三事》
48,陆祎玮,《我在美国策张爱玲展》
49,龚月强,《观展志-摄影展览带给我们什么》
50,王志平,《遍地风流-普罗旺斯的恢弘抓拍》
51,钟林春,《从摄影到摄心》
52,刘翔,《马克·吕布黑皮书-摄影的传承》
53,阴彤,《我在英国讲故事》
54,袁园,《把“当代艺术摄影”作为方法》
55,周仰,《从写实到造境》
56,路万江,《古典相机》
57,柴柴,《辛迪·舍曼:这不是自拍》
58,要有光,《如何选择适合的拍摄器材》
59,宁舟浩,《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乡村》
60,李志国,《从2024相机到“重生”系列作品》
61,王攀,《故乡三部曲:一城一山一河》
62,马语者,《熟悉而陌生的大伙伴》
63,拉黑,《从罗福平到罗福平》
64,马浩冉,《古典摄影工艺的当代实践》
65,王仁伟,《船厂农民工》
66,棉布,《培根的文脉-介绍绘画大师弗朗西斯·培根》
67,郑忠民,《摄影:阅读与写作》
68,王若地,《黑白摄影的形式、空间和技巧表现》
69,王勇,《寻找乡村照相馆》
70,赛力克 · 木胡什《我们的太阳在路上》
71,靳华,《视觉日记》
72,张宏伟,《2000年以来的甘肃摄影》
73,吴小淮《群雄逐鹿 ——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典藏与鉴赏》
74,于涛,《珠江——与河山的对话》
75,盖少华,《像之阴阳》
76,李檣,《我的故乡摄影与中国式纪实摄影》
77,邹璧宇,《一起来一次公路摄影》
78,王璜生,《重读1984年珠江流域的影像纪录》
79,刘劲勋,《 C Pluao黑碳料理》
80,张静,《记忆的图像变体》
81,王兵,《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摄影》
82,陈立群,《金石声(金经昌)一个跨界的摄影大家》
83,蛊师,《从摇滚乐到日常经验》
84,林添福,《2004-2021我拍祭龍》
85,刘江岭,《日本古建筑小史概要》
86,傅尔得,《《对话》与《在场》:当代摄影艺术在玩什么?》
87,曹梦鸽,《艺术史研究者的观看技术:从胶片幻灯片到虚拟现实》
88,张俊佳,《裸模10年-围绕摄影展开的生活》
89,严明,《江湖问答》
90,陆文鹏,《街头剧场》
91,钟华连,《从现在开始,去做一本摄影书吧!》
92,吃土豆的人,《吃瓜大会》
93, 戴显婧,《她在家-关于中国独居女性的爱与怕》
94,尤达任,《形式的内容》
95,颜长江,《我的道场》
96,王晶,《胶片是否还有意义-谈巴黎暗房与胶片复兴潮》
97,王欢,《女巫浇酒-关于当代艺术中的神秘学热情及其修辞》
98,李明,《西北行旅》
99,赵华鹏,《手机摄影的可能性》
100,王士杰,我的《青春》(第8届侯奖获奖者系列)
101,谭秋明,《我的“侯奖”之路-一位摄影的叔的成长过程》(第8届侯奖获奖者系列)
102,王晓岩,《大汖村--二十一世纪中国村落空心化的标本》(第8届侯奖获奖者系列)
103,辛宏安,《图像、文本、记忆——摄影系的学术脉络》
104,邸晋军,《通过古典面向当代的早期摄影》
105,李陟,《我喜欢的摄影书》
106,任冷霏,《在二维和三维中穿梭的摄影》
107,野生,《一本给奶奶的摄影文字书》
108,张耀疆,《我·接头摄影·摄影书》
109,邢千里,《照片的罗生门:批评与建构》
110,王晶,《裸手印画》:一部巴黎黑白暗房的简史
111,俞澜,《浅谈碳素印相工艺》
112,解海龙,《从渴望到圆梦——希望工程经典照片的背后故事》
113,姚义静,《航海与摄影》
114,张钰,《留学日本学摄影你需要知道的》
115,李辉,《为什么收藏国产相机最后都赚了》
116,棉布,《棉布带你看威尼斯双年展》
117,颜长江,《惊鸿照出啥影》
118,张涛,《关于独立制作画册你想知道的一切》
119,江融,《探索摄影之旅》
以上主题均已完成
以下主题即将进行
120,欧阳世忠,《现实与重构》
121,周子杰,分享主题待定